某成教學院教學樓的設計--畢業(yè)設計.doc
約77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某成教學院教學樓的設計--畢業(yè)設計,77頁3.6萬余字目 錄1、建筑設計11.1 設計基本資料11.1.1工程概況11.1.2原始設計資料11.2建筑設計說明21.2.1 設計概要21.2.2 建筑立面剖面設計41.2.3裝飾51.2.4抗震設計51.2.5樓梯的設計51.2.6關于防火的設計61.2.7細部構造總說明61.3 建筑細部具體構造做法102...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lzj781219 發(fā)布
77頁3.6萬余字
目 錄
1、 建筑設計 1
1.1 設計基本資料 1
1.1.1 工程概況 1
1.1.2 原始設計資料 1
1.2 建筑設計說明 2
1.2.1 設計概要 2
1.2.2 建筑立面剖面設計 4
1.2.3裝飾 5
1.2.4抗震設計 5
1.2.5樓梯的設計 5
1.2.6關于防火的設計 6
1.2.7細部構造總說明 6
1.3 建筑細部具體構造做法 10
2、結構設計 12
2.1 結構布置及計算簡圖的確定 12
2.2.1 選擇承重方案 12
2.2.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2
2.2.3 結構計算簡圖 13
3、荷載計算 15
3.1 屋面及樓面的永久荷載標準值 15
3.2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 15
3.3 梁、柱、墻、窗、門重力荷載計算 15
3.3.1 梁自重計算 16
3.3.2 柱自重計算 16
3.4 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 16
3.4.1 第5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16
3.4.2 2~4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17
3.4.3 一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17
4、橫向框架側移剛度計算 18
4.1 計算梁、柱的線剛度 18
4.2 計算柱的側移剛度 18
5、橫向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和側移計算 20
5.1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和側移計算。 20
5.1.1 橫向自振周期的計算 20
5.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計算 20
5.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驗算 22
5.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 23
5.2 橫向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和側移計算 26
5.2.1 風荷載標準值 26
5.2.2 風荷載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驗算 28
5.2.3 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 29
6、 豎向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 32
6.1 計算單元 32
6.2 荷載計算 33
6.2.1 恒載計算 33
6.2.2 活荷載計算: 35
6.2.3.屋面雪荷載標準值: 37
6.3 內力計算 37
6.3.1、計算分配系數。 37
6.3.2 用彎矩二次分配法來計算恒載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彎矩。 39
6.3.3 計算恒載和活載作用下梁端剪力和柱軸力。 41
7 框架內力組合 51
7.1 結構抗震等級 51
7.2 框架梁內力組合 51
7.2.1作用效應組合 51
7.2.2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51
7.2.3梁內力組合表 52
7.2.4計算跨間最大彎矩 52
`
7.3.1柱內力組合 55
7.3.2 柱端彎矩值設計值的調整 55
8、截面設計 57
8.1 框架梁 57
8.1.1 一層AB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57
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59
8.1.3二層AB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59
8.1.4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61
8.2框架柱 62
8.2.1柱截面尺寸驗算 62
8.2.2框架柱的截面設計 64
9 基礎設計 68
9.1基礎梁截面尺寸的選取 68
9.2荷載選用 68
9.3基礎截面計算 69
9.4地基承載力及基礎沖切驗算 70
9.5基礎底板配筋計算 71
10.樓梯的設計 74
10.1 梯段板計算 74
10.2 平臺板計算 75
10.3 平臺梁計算 76
11.板的配筋 78
11.1 A板的設計 78
11.2 B板的設計 80
參考文獻 78
附錄 84
英文翻譯 89
致謝 105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5]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200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8] 鄭照北,呂恒林,李天珍.結構力學教程(上冊).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9] 王作興,張德琦.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江蘇.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
[10] 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畢業(yè)設計指導,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7
[11] 趙明華.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12] 房屋建筑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5
[13] 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設計與實例,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
[14] 李廉錕,結構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 嚴正庭,混凝土結構實用構造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16] 曹雙寅.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17] 陳希哲,土力學地基基礎,清華大學,1996
[18] 郭繼武,建筑抗震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9] 梁興文,史慶軒.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指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0] 包世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清華大學,1996
目 錄
1、 建筑設計 1
1.1 設計基本資料 1
1.1.1 工程概況 1
1.1.2 原始設計資料 1
1.2 建筑設計說明 2
1.2.1 設計概要 2
1.2.2 建筑立面剖面設計 4
1.2.3裝飾 5
1.2.4抗震設計 5
1.2.5樓梯的設計 5
1.2.6關于防火的設計 6
1.2.7細部構造總說明 6
1.3 建筑細部具體構造做法 10
2、結構設計 12
2.1 結構布置及計算簡圖的確定 12
2.2.1 選擇承重方案 12
2.2.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2
2.2.3 結構計算簡圖 13
3、荷載計算 15
3.1 屋面及樓面的永久荷載標準值 15
3.2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 15
3.3 梁、柱、墻、窗、門重力荷載計算 15
3.3.1 梁自重計算 16
3.3.2 柱自重計算 16
3.4 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 16
3.4.1 第5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16
3.4.2 2~4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17
3.4.3 一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17
4、橫向框架側移剛度計算 18
4.1 計算梁、柱的線剛度 18
4.2 計算柱的側移剛度 18
5、橫向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和側移計算 20
5.1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和側移計算。 20
5.1.1 橫向自振周期的計算 20
5.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計算 20
5.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驗算 22
5.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 23
5.2 橫向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和側移計算 26
5.2.1 風荷載標準值 26
5.2.2 風荷載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驗算 28
5.2.3 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 29
6、 豎向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 32
6.1 計算單元 32
6.2 荷載計算 33
6.2.1 恒載計算 33
6.2.2 活荷載計算: 35
6.2.3.屋面雪荷載標準值: 37
6.3 內力計算 37
6.3.1、計算分配系數。 37
6.3.2 用彎矩二次分配法來計算恒載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彎矩。 39
6.3.3 計算恒載和活載作用下梁端剪力和柱軸力。 41
7 框架內力組合 51
7.1 結構抗震等級 51
7.2 框架梁內力組合 51
7.2.1作用效應組合 51
7.2.2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51
7.2.3梁內力組合表 52
7.2.4計算跨間最大彎矩 52
`
7.3.1柱內力組合 55
7.3.2 柱端彎矩值設計值的調整 55
8、截面設計 57
8.1 框架梁 57
8.1.1 一層AB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57
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59
8.1.3二層AB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59
8.1.4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61
8.2框架柱 62
8.2.1柱截面尺寸驗算 62
8.2.2框架柱的截面設計 64
9 基礎設計 68
9.1基礎梁截面尺寸的選取 68
9.2荷載選用 68
9.3基礎截面計算 69
9.4地基承載力及基礎沖切驗算 70
9.5基礎底板配筋計算 71
10.樓梯的設計 74
10.1 梯段板計算 74
10.2 平臺板計算 75
10.3 平臺梁計算 76
11.板的配筋 78
11.1 A板的設計 78
11.2 B板的設計 80
參考文獻 78
附錄 84
英文翻譯 89
致謝 105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5]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200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8] 鄭照北,呂恒林,李天珍.結構力學教程(上冊).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9] 王作興,張德琦.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江蘇.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
[10] 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畢業(yè)設計指導,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7
[11] 趙明華.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12] 房屋建筑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5
[13] 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設計與實例,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
[14] 李廉錕,結構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 嚴正庭,混凝土結構實用構造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16] 曹雙寅.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17] 陳希哲,土力學地基基礎,清華大學,1996
[18] 郭繼武,建筑抗震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9] 梁興文,史慶軒.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指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0] 包世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清華大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