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論獨樹一幟的中華法文化.doc
約14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綜論獨樹一幟的中華法文化,內容豐富,建議下載閱覽。①頁數 14②字數 12347③ 摘要 中華法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法文化發(fā)展史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舜禹時期,伴隨著社會階級的分化與國家的出現,傳統法文化也在習俗文化的基礎上得以產生...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快樂浪子 發(fā)布
綜論獨樹一幟的中華法文化
內容豐富,建議下載閱覽。
①頁數 14
②字數 12347
③ 摘要
中華法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法文化發(fā)展史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舜禹時期,伴隨著社會階級的分化與國家的出現,傳統法文化也在習俗文化的基礎上得以產生。之后,歷經數千年從未中斷的歷史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其獨有的一些特征。雖然不同時期的法文化帶有特定時代的烙印,但總的說來一脈相承,綿延不絕,這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是極為少有的。
中國是一個地處東北亞大陸、資源豐富的內陸性國家。以農業(yè)為立國之本的自然經濟結構、以宗法家長制家庭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以儒家綱常倫理學說為統治思想、以皇權神圣的專制主義為基本政治制度的諸因素,構成了中國古代的基本國情,也決定了中華法文化饒有特色的內涵與歷史傳統。
④目錄
內容摘要、關鍵詞 1
一、禮和法的相互滲透與結合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 1
二、以宗法家族為本位的倫理法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構成因素 2
三、自然和諧與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4
四、人本主義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哲學基礎 6
五、綜合性和包容性體現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內涵的豐富 8
六、民族性和世界性反映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影響的深遠 9
七、余 論 11
注釋與參考文獻 12
⑤關鍵字 中華法文化
⑥參考文獻
《漢書•刑法志》
《唐律疏議•名例》
《左傳•成公十三年》
[日]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張建國、李立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頁。
王焰編;《梁啟超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頁。
[英]李約瑟:《李約瑟文集》,陳養(yǎng)正等譯,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版,第338頁。
《禮記•中庸》
《孟子•盡心上》
《春秋繁露》卷13
《朱子語類》卷12
《禮記•表記》
《尚書•康誥誥》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引《泰誓》
內容豐富,建議下載閱覽。
①頁數 14
②字數 12347
③ 摘要
中華法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法文化發(fā)展史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舜禹時期,伴隨著社會階級的分化與國家的出現,傳統法文化也在習俗文化的基礎上得以產生。之后,歷經數千年從未中斷的歷史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其獨有的一些特征。雖然不同時期的法文化帶有特定時代的烙印,但總的說來一脈相承,綿延不絕,這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是極為少有的。
中國是一個地處東北亞大陸、資源豐富的內陸性國家。以農業(yè)為立國之本的自然經濟結構、以宗法家長制家庭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以儒家綱常倫理學說為統治思想、以皇權神圣的專制主義為基本政治制度的諸因素,構成了中國古代的基本國情,也決定了中華法文化饒有特色的內涵與歷史傳統。
④目錄
內容摘要、關鍵詞 1
一、禮和法的相互滲透與結合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 1
二、以宗法家族為本位的倫理法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構成因素 2
三、自然和諧與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 4
四、人本主義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哲學基礎 6
五、綜合性和包容性體現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內涵的豐富 8
六、民族性和世界性反映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影響的深遠 9
七、余 論 11
注釋與參考文獻 12
⑤關鍵字 中華法文化
⑥參考文獻
《漢書•刑法志》
《唐律疏議•名例》
《左傳•成公十三年》
[日]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張建國、李立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頁。
王焰編;《梁啟超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頁。
[英]李約瑟:《李約瑟文集》,陳養(yǎng)正等譯,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版,第338頁。
《禮記•中庸》
《孟子•盡心上》
《春秋繁露》卷13
《朱子語類》卷12
《禮記•表記》
《尚書•康誥誥》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引《泰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