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問題的宏觀剖析.doc
約9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我國糧食問題的宏觀剖析,頁數:9字數:7491一、歷史與現實的審視:我國糧食問題是一種綜合癥?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數次出現糧食買難賣難,近二年又出現糧價暴漲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表現上看,糧食市場價格的波動,問題出在流通領域,進一步探究,實際上是糧食供給結構的變動受糧食流通體制和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的制約。我...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Facebook 發(fā)布
我國糧食問題的宏觀剖析
頁數:9 字數:7491
一、歷史與現實的審視:我國糧食問題是一種綜合癥?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數次出現糧食買難賣難,近二年又出現糧價暴漲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表現上看,糧食市場價格的波動,問題出在流通領域,進一步探究,實際上是糧食供給結構的變動受糧食流通體制和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的制約。我們認為糧食問題是一種綜合癥,兼有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差、結構不對稱、體制不順、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心理預期變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差、糧食的加工轉化能力低。1982年開始出現的第一次全國性的賣糧難是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水平還很低的背景下出現的,主要問題在于受能源、交通運輸、原材料等“瓶頸”影響,倉儲、運輸及加工能力低的狀況一直沒有大的改變。據統(tǒng)計,全國糧油倉容為1.5億噸左右,其中,45%以上是50-60年代建成的,77%的糧店缺乏附屬設施。?(二)結構失衡,糧食供給結構的變動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動,產生糧食品種品質的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偏差。1982年農業(yè)超常規(guī)增長背景下出現的賣糧難和1989年以后出現的賣糧難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有共同之處,表現為農民手中的糧食賣不出去,國營糧食部門不愿收購,市場糧價低落,但兩次賣難有重要區(qū)別:第一次賣難是在溫飽需求的背景下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倉儲運輸及糧食加工能力不適應糧食生產的發(fā)展;第二次賣難是在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之后,城鄉(xiāng)居民的消費轉向小康的過程中出現的。雖然在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方面還存在不適應問題,但是主要原因在于糧食供應的地區(qū)結構和品種結構不適應變化了的消費需求,我國南方每年有近2000萬噸稻谷喂豬,而東北糧倉卻產生賣玉米難。廣東省早稻積壓,但同時進口大米。吉林兩次賣難積壓的玉米都是產量高、粉質多、口感不好的粉質玉米,而南方產糧大
頁數:9 字數:7491
一、歷史與現實的審視:我國糧食問題是一種綜合癥?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數次出現糧食買難賣難,近二年又出現糧價暴漲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表現上看,糧食市場價格的波動,問題出在流通領域,進一步探究,實際上是糧食供給結構的變動受糧食流通體制和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的制約。我們認為糧食問題是一種綜合癥,兼有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差、結構不對稱、體制不順、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心理預期變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糧食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差、糧食的加工轉化能力低。1982年開始出現的第一次全國性的賣糧難是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水平還很低的背景下出現的,主要問題在于受能源、交通運輸、原材料等“瓶頸”影響,倉儲、運輸及加工能力低的狀況一直沒有大的改變。據統(tǒng)計,全國糧油倉容為1.5億噸左右,其中,45%以上是50-60年代建成的,77%的糧店缺乏附屬設施。?(二)結構失衡,糧食供給結構的變動跟不上需求結構的變動,產生糧食品種品質的結構與需求結構的偏差。1982年農業(yè)超常規(guī)增長背景下出現的賣糧難和1989年以后出現的賣糧難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有共同之處,表現為農民手中的糧食賣不出去,國營糧食部門不愿收購,市場糧價低落,但兩次賣難有重要區(qū)別:第一次賣難是在溫飽需求的背景下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倉儲運輸及糧食加工能力不適應糧食生產的發(fā)展;第二次賣難是在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之后,城鄉(xiāng)居民的消費轉向小康的過程中出現的。雖然在流通的物質技術條件方面還存在不適應問題,但是主要原因在于糧食供應的地區(qū)結構和品種結構不適應變化了的消費需求,我國南方每年有近2000萬噸稻谷喂豬,而東北糧倉卻產生賣玉米難。廣東省早稻積壓,但同時進口大米。吉林兩次賣難積壓的玉米都是產量高、粉質多、口感不好的粉質玉米,而南方產糧大